■開欄語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提高經濟增長質量”,“中國seo科技第一展”——第十五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高交會)明日將如約而至。本屆盛會,高新產業集群“龍華軍團”從首屆16家擴容至32家。誕生於2011年12月30日的龍華新區是深圳新晉產業大區,肩負著打造深圳轉型升級典範區的重任。欣逢科技盛會,南方日報從即日起推出“科技龍華·創新脈動——高交會龍華走筆”系列報道,從產業環境、政策體系、創新平臺及企業新銳等多個維度觸摸以科技創新引領轉型升級,提升發展質量的龍華脈動。敬請垂註!
  前不久在湖南考察時,中共中央總網站優化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我國經濟發展要突破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於創新,關鍵是要靠科技力量。
  而對正致力於打造深圳市轉型升級典範區的龍華新區而言,“創新驅動”在建區之始便被確立為新區五大發展原則之一。以科技創新為先導,新區大力完善自主創新政策扶持體系與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打造創新型產業載體,強化科技創新人才服務,著力優化科技創新環境,著力構建“大企業引領創新、中小企業敢於創新、政府助力創新、社會參與創新”的創新生態房屋出租格局,以科技創新引領新區產業轉型升級,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如今,成立不過兩年,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從龍華建區之初的125家增至331家,各類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及孵化器等從18家帛琉增至27家;今年1—9月,專利授權量3743件,同比增長6.91%,發明授權量1063件,全市排名第三。
  加住商不動產快政策體系建設持續釋放科技創新紅利
  “僅今年上半年,我們受理了科技創新資金受理申報項627宗,涉及資助金額約2.7億元。目前已完成初審、專家評審、報批併在網上公示的項目共41宗,涉及資助金額共1464.45萬元”,說起科技創新相關數據,新區經濟服務局工作人員如數家珍。
  年輕的龍華新區,正在經歷著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更迭,此間,政策支持體系的“指揮棒”效應尤為重要。有鑒於此,新區成立至今,連續發佈了政策文件,加快科技創新政策支持體系建設步伐,以政策之力釋放科技創新紅利。
  其中,《關於加快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堪稱新區自主創新宣言書,字裡行間處處可見“創新”,從突出創新載體建設,打造高水平創新平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吸引創新創業人才及營造良好創新環境,促進技術成果產業化等四方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引領新區產業轉型升級。
  新區產業政策註重引財更註重引智,對引進的創新型人才的資助與獎勵政策亮點紛呈,除了獎勵團隊,部分資助與獎勵直接面向個人,如其中規定:在新區全職工作的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廣東省創新科研團隊和深圳“孔雀計劃”創新創業團隊核心成員,每人一次性資助30萬元。
  創新產業載體打造資源聚集窪地
  載體缺乏、空間不足是制約龍華新區產業轉型發展的最大瓶頸。因此,龍華響亮地提出了“產業載體規模化”,整合分散、零星、低端工業園,打造一批集中連片、成規模、上檔次、環境優的新型產業園區,以優質載體聚集創新性資源,吸引優質產業和優質項目落戶。
  一項名為“創新產業系列園區計劃”的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識、統一宣傳、統一配置、統一服務”的操作思路,龍華新區將融合多種開發模式,對全區優質產業載體空間進行改造提升。
  不久前,龍華新區揭牌產生了首批創新型產業園錦繡文化科技園和寶能科技園。前者地處觀瀾松元廈社區,占地約18.5萬平方米,是龍華新區體量最大的產業園區之一,也是今後新區創新性產業載體的標本之作。
  目前,新區共授牌8家創新產業園,計劃年內完成20個創新產業園的認定授牌工作。推動園區加強配套服務,鼓勵園區引進專利代理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銀行、小額貸款機構、風險投資機構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建設圖書館、科技信息服務平臺、公共研發平臺、公共檢測平臺、學術交流與培訓平臺等創新服務平臺,培育和支持創新型企業發展。
  “打造優質的產業載體,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新區經濟服務部門工作人員說,基於這一思路,新區還將通過專業園區經營管理機構整體承租舊工業區廠房改造升級的模式,鼓勵專業機構搭建園區公共管理與服務平臺,在2014年底前形成4個試點;支持社會資本參與舊工業區改造,打造新型產業園區。
  不僅如此,新區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漸趨規模。記者獲悉,截至10月24日,新區首個政府投資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入孵企業已達36家,核心團隊人員206名,其中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1人、博士後8人、博士37人、碩士62人。
  隨著新區孵化器影響力與示範效應與日俱增,“以點帶面,以政府投入帶動社會建設”的設想開始變為現實。目前,新區已有兩三個園區有意向與高校合作建設孵化器。
  服務創新打通政企對接“最後1公里”
  今年8月22日,幾乎沒有任何坊間渲染,“創新龍華大講堂”首期專題講座“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專題”,在觀瀾銀星高科技工業園銀星大廈悄然開講。
  這是一次“蓄謀已久”的活動,主題幾經斟酌篩選,主講團隊由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規劃發展處、市國家稅務局所得稅處、深圳日浩會計市事務所等權威人士組成,兩百餘名企業財務負責人連稱“獲益匪淺”。
  “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是企業普遍關心的課題,但對相關扶持政策卻不甚了了”,新區經濟服務局有關負責人對記者坦言,近年來政府出台了不少扶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但因為各種因素未能傳遞到企業,導致本該成為轉型推動力的政策沒有發揮應有作用。
  如何打通政企對接“最後一公里”,充分釋放政策紅利?創新講堂是龍華新區構建開放性創新服務體系的行動之一,目的就在於為新區企業提供及時、全面的創新咨詢及服務。
  實現有質量的穩定增長與可持續的全面發展,科技創新是魂,勤政服務是本。創新大講堂正是龍華新區服務創新的重要表徵。建區之際,新區經濟服務部門便確立了“服務招商引才”的工作思路,力求以貼心而專業的服務,為創新型科技企業與人才的發展營造開放、包容、友善的營商環境。
  “硬的我們比不過,我們比軟性的”,經濟服務局負責人曾笑言,這種“軟”的表現是,“設身處地從每個細節為企業和人才考慮”。
  ■創新者說
  國家千人計劃獲得者、電子書之父周國富:
  “我看好龍華未來”
  科技興區,人才為先。
  建區至今,龍華新區在人才引進上捷報頻傳,一大批國家“千人計劃”、深圳市“孔雀計劃”等創新團隊和項目紛紛落戶,為新區註入創新發展的新動力。
  今年8月20日,新區揭牌首個留學生創業園,來自美國、英國、荷蘭等七個團隊入駐,國家“千人計劃”獲得者、“電紙書之父”周國富和他的團隊是其中之一。
  許多人不理解,榮譽等身的周國富何以選擇建區不過兩年的龍華新區?周國富回答:“我看好龍華的未來,這裡就像30年前的深圳特區一樣,充滿著發展機會。在這裡,我們可以實現自己的抱負。我是一個有夢想、有家國情懷的人,想把自己的所學奉獻給祖國,而龍華就是我們最佳的發展熱土。”
  在新區的留學生創業園裡,周國富這樣的創業團隊還有很多,他們帶著專利、技術和“家國情懷”,期待將自己的夢想,傾灑在龍華這塊發展中的沃土。
  文/圖 吳永奎 劉煌文 區棠鈞  (原標題:龍華新區 立足服務 持續優化創新生態格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d71udbop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